蓬莱小镇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课程课堂 > 蓬莱小镇 > 正文
梦圆小镇美发厅
发布日期:2014-04-08    发布人:

 

    “人无论是在什么地方,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。”在爱做梦的年纪,我所发现的美来源于一件件精美而独特的发饰,一个个漂亮而优雅的发型。梦的种子落到了人生的某个角落,悄悄地生根发芽……

长大后作为语文教师的我,在踏上三尺讲台,拿起粉笔,捧起书本的那一刻,便以为“教书育人”的生涯就是如此。未曾想过,有一天美梦真的可以实现,我竟真成了创造美的“美发师”,穿上印有“小镇美发师”字样的工作服,每周五下午和学生相约在以“巧手创造美丽,用心缔造快乐”为主题的小镇美发厅,开始愉快的小镇生活。

在“小镇美发厅”课程中,作为“小镇美发师”的我们共同认识美发工具,学习基本绑扎,体验扎马尾,编麻花,编鱼骨辫,在练习中尝试着用上各式各样自己所喜爱的发饰进行创意发型设计……在这一拓展型课程中,美丽的梦在我的教师生涯中得以成真,带来了别样的成长与幸福。

 

我在小镇中生活

“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当梳着活泼的马尾,戴着可爱的发饰,无论是谁心里总是高兴的。当作为老师的我第一次解下自己的发绳,第一次拿起梳子为小镇民梳理头发,第一次用长皮筋给小镇民扎上一个高高的马尾,第一次编出了漂亮鱼骨辫……那一刻,我觉得:我和学生在小镇中共同生活。“小镇美发厅”课程是学生充分体验与实践的课程,课堂中没有教师的“一言堂”,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任务布置、动作示范,在剩下50-60分钟内,学生充分地“动起来”,结合教师的个别辅导,同伴的合作学习来完成各项生活化的任务,在有意识的情境下,进行无意识地学习,学习着如何生活。

“老师你是卷发,我用宽齿帮你梳。”“我查了查资料,多吃黑芝麻,头发就能变黑。”“瞧!这是我妈妈梳的蝎子辫,好看吗?”“昨天晚上,我也给妈妈梳了个麻花,可有趣了。”如此热闹而生活化的“七嘴八舌”,似乎就是平日的闲话家常,而眼前浮现的是那一幕幕温馨的画面。我为奶奶梳梳头,我给妈妈编编发,我给朋友创意编,原来美发厅的生活不仅来源于生活,而且走进了小镇民的家中,生活中。

三千发丝连接起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及价值观,又将其有效地运用于日常的生活,服务于生活,使课堂教育真正成为一种社会活动,细细的发丝悄然间也拉近了孩子与家长的距离,创造了不一样的美,看着学生一张张幸福的笑脸,一个个富有想象的发型设计,我真切地体悟到:教育的功能不仅是通过人的培养而服务于社会,使社会能够更好地延续和发展,而是让人学会更好地生活。

 

平等相处同欢乐

活动室里的小镇民,指着我的工作服,疑惑地问:“老师,你为什么也穿工作服呢?”我微笑着告诉她:“因为我和你一样都是蓬莱小镇的镇民啊!”每一位活动室的老师都在身体力行地告诉学生:“我们是平等的,我们共同幸福而快乐地生活在蓬莱小镇中。”

在日常学习生活中,学生习惯于“老师高高在上,继而敬而远之”,可这样的观念却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。简单地说,“亲其师才信其道。”在我的眼中,小镇生活应该是幸福的,人与人的相处是平等而融洽的,那么该如何实践呢?

首先,身着相同工作服来明确相同的角色定位。每一个活动室都有专属的工作服,在课前的穿戴过程就像一个真实的“上岗”过程,学生潜移默化中进入了某一专属情境和角色。环境、角色的相似无意识地告诉学生,老师和我是一样的,我们是平等的。其次,活动中我与学生的沟通往往是“伙伴式”的。例如在美发厅中,我会被邀请做学生的发型模特,学生能为我扎个马尾,我也会用上有趣的美发工具为学生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发型,在一次次的合作中,我们快乐地相处着。再者,在个别辅导中,我也努力与学生在同一高度,半蹲的身子,亲昵的抚摸,拉近了彼此的距离。在小镇生活中,师生相互合作、相互信任,相互理解增进彼此感情,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实行。

在美发厅里也有不少男孩子的身影,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,尽快融入美发厅的生活,老师会鼓励男美发师:“美发师中不少都是男士,男孩子手大,劲儿也大,在梳理头发和造型的过程中往往事半功倍呢。”激励式的语言不仅增强男孩子的自信心,也拉近了我和男美发师的距离。

这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,我更多地成为一个参与者、协助者、引导者,成为了学生的伙伴,平等地分享着知识与技能,协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收获属于自己的不同程度的快乐,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远比想象更多的幸福。

 

动手动脑做中学

教育家杜威认为应当在儿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,让经验本身成为儿童的课程,应当以活动课程取代学科课程,而课堂上要为儿童准备充分的活动场所。在小镇美发厅中,每组学生都会分发到一个美发工具袋,其中包含:镜子、梳子、发绳、拉发器等美发工具。每次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打开工具袋,在桌面上摆放好琳琅满目的工具,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一斑,那时的我仿佛看见了儿时的自己,摆弄着自己心爱的饰品盒,如若至宝。

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的教育。“梳头”看似简单,但对于初出茅庐的美发师,常常会因生疏的技巧,拉痛伙伴的头发,扯下几缕发丝,“哎呦,我的头发哟!”美发师玲玲扯着头发喊道。美发师文文连忙安抚道:“快好了,快好了,你再忍忍哦!”这时的我会走上前去,摸摸学生的头,问道:“怎样才能让伙伴不疼呢?”虽然有的同学疼得皱眉又挤眼,但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尝试与合作中,学会了如何正确梳理头发。男美发师小王挠着头,失望地问我:“为什么马尾总是会松呢?”“我给你示范一次,仔细看我的手,你也可以摸摸,发现有什么不同吗?”老师在通过示范给予引导及协助,帮助学生解决问题。学生在观察,对比、总结之后明白了:发圈要靠近头发根部进行绑扎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我欣喜于学生在过程中不仅习得了美发的小技巧,而且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,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,这不正是我想教会他们的吗?正如杜威所言,认识知识的学习必须是从行动中得来的,但是并不是简单的活动,学生在梳马尾、绑麻花这一简单的行为体验后,自主地将行为和结果引出了因果关系,从而指导自己及他人的下一次实践,慢慢形成经验即知识,这就是“做中学”。

如果你喜欢小镇课程,请转发我们的故事。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蓬莱小镇微信号欢迎投稿蓬莱小镇邮箱:penglaitown@126.com

 

分享到:
相关信息
沪ICP备15052465号

公安机关备案号 31010102004144